交换生

ESCHABGE

服务热线:
025-83325200

联系邮箱:
jiangliufang@dipont-edu.com

AYP项目交流学生系列报道——惊叹:南京小小少女获美国两名校双学位

发布时间:2012-10-19 11:29:44

图片

人物介绍:
06-07年度AYP项目交流学生 周灵


当扬子晚报记者见到周灵的时候,很难把这个小女生与“全国唯一”这样的“名头”联系在一起。20088月份,周灵就将去美国开始她的求学生涯,和其他的留学生不一样的是,周灵已经被美国的“布朗大学”和“罗得岛设计学院”同时录取,并且得到每年5.1万美元的奖学金。据了解,像她这样的考上这两所名校的“双学位”学生,全世界只有10个,而中国就仅有她一个人。
经历:美术作品获美国比赛金奖
说到周灵的学习生活,就不能不提到她参加交流生的经历。在高二那年,南外举行了去美国的交流活动,因为成绩优秀,周灵被送到大学非常多的马塞诸塞州。“当时爸爸并不同意我去,因为高三就要进行高考,高二非常重要。但我当时很想出国经历一下,就当作给自己长见识的机会。”
在美国的那一年,周灵受益匪浅。“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美术,但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接受专业训练。在美国的那一年,我选修了大量的美术课程,并且经常去当地的一些美术博物馆参观。”周灵说,她很感谢美国的那一年学习生活,“美国教美术和国内并不太一样,和国内单纯的学习素描、油画不同。美国老师更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正是在那一年,周灵用Photoshop软件创作了一幅作品,把自己的头像做成了文艺复兴时油画的那种感觉。“我不是简单地用软件工具把我的头像切到油画上去,而是把照片的色彩、意境转变成那种复古的感觉。”这件作品后来参加当地报纸举行的绘画大赛金奖,也正是这幅作品,为她后来能申请到“双学位”增色不少。
不光在画画方面,周灵的为人处事也因为这次的交流经历而有所改进。“我一到美国,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讲组’,经常到当地的学校、图书馆举行演讲。”周灵说,让她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她的第一次单独演讲。“我第一次演讲的题目是中美日常生活的差异,是在当地的一个博物馆举行的,共有30多人来听。说实在的,我当时很紧张,不过好在我准备比较充分,那次的演讲很成功,让美国人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后来周灵演讲越来越熟练,最多的一次,她的“听众”达到了300多人,“我很享受演讲时的感觉。”周灵说,很多学生认为交流活动是“鸡肋”,可有可无,会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学习。“其实交流产生的经验、见闻,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我认为比单纯的学习创造的财富大得多,人生并不是一次次简单的考试。”
性格:我是一个做事很有计划的人
从外表来看,周灵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巨大的背包、另类的戒指,可爱的发型。但是当她说起她的学习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却是“有勇有谋”,比起其他的孩子,她要成熟得多。
“我是一个做事非常有计划的人,在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会为自己列一个计划表,每天做些什么、时间如何分配,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表来实行。”周灵告诉记者,因为决定考南外的高中,周灵在初中的时候,学习重点主要放在英语上。“我对英语一直很有兴趣,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报了剑桥英语学习班。上了初中以后,我又学习了新概念英语,那个时候,我每天给自己定很严格的学习进度表,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我要求自己把新概念书上课文背诵下来,有的时候一篇课文背了78遍才背熟。”尽管,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有些苦,但是周灵却没有放弃,“既然有了目标,就要做到最后。”在她的努力下,她的英语成绩始终排在班级的一、二名左右,并且成功考取了南外。
这样的经验在参加交流生的时候,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去美国半年后,就决定今后要到美国来留学,所以当别的同学只在学习的时候,我就开始为留学做准备。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把英语SAT考过了,找到美国教授为我写推荐信,并且与罗得岛设计学院取得了联系,了解到了一些招生的信息。这样充分的准备,为我后来的留学申请增加了很大的把握。”
梦想:想做个建筑设计师
说到这次能取得双学位,周灵说自己很幸运。今年是布朗大学与罗得岛设计学院首次举行双学位项目。而之所以会选择双学位,周灵说是因为自己的小贪心我很喜欢艺术,申请出国的时候就想选择艺术学院。但是美国所有的艺术学院都不提供奖学金,如果让我独自承担学费,以我的家庭条件来说,难度很大。所以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招生项目后,立即就报名参加了。在布朗大学学工程学,在罗得岛设计学院学习设计。
因为是双学位,所以报名者众多,共有500多来自全世界的学生报名,但真正录取的只有10个人,周灵是中国唯一的幸运儿
说到未来,周灵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但这些成绩并不能代表以后。上了美国的名校,并不代表我已经取得了成功。本科结束后,我还打算继续深造,今后做一个建筑设计师,为中国人设计更好、更人性化的房子。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 江苏卓越国际交流教育基金会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26082号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2号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335840 技术支持:友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