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信息>卓越动态

卓越动态Education

教育部2009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 介绍2008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情况及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09-03-25 00:00:00

   续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时隔一周以后,我们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这也是教育部今年的第六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和以往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我们以前几次发布会主要是介绍教育内部的改革和发展情况,这次的主题是介绍教育的对外开放,以及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情况。我想这个话题也是记者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两位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位是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女士,另一位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女士,请她们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并且回答记者的提问。首先请张司长为大家介绍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以及出国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情况。
  张秀琴: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与交流,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光临本次发布会的朋友们表示欢迎,同时也对大家长期以来关注中国的教育对外开放并给予我们的支持以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就两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首先谈谈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情况,二是就2008年出国和来华留学的工作情况和大家做交流。
  首先介绍一下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发展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元,内涵不断深化,质量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向国外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单向需求,逐步转向双向需求合作共赢。世界各国对中国教育合作的需求也从学习语言转向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更加多元化和愈加深入的层面上。
  二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形成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国际组织是重要舞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官民并举、双边多边互动的开放的大格局。
  三是制度化、机制化进程持续推进。迄今为止,我们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双边及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签署并尚在执行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54个,正在实施的政府间合作的教育项目共有77项。另外,我们还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的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40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
  四是学生交流渠道畅通,数量稳步增长。目前,中国留学生在各国留学生中的比例都名列前茅,受到世界各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欢迎。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留学目的国,也受到了海外留学生的普遍青睐。来华留学人数一直持续稳步增长。
  五是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突破,“汉语热”不断升温。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在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作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六是涉外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与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稳步发展。为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康有序发展,教育部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涉外活动的监管力度。《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育涉外法规先后出台,涉外办学不断规范。到目前为止,依法获得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经达到1100多个。同时,国内高校也积极地“走出去”,到2008年12月,全国24所高等学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42个。
  二、着重向大家介绍2008年出国和来华留学的发展情况。
  追溯历次留学大潮,我们发现,它和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随。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序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方针,出国留学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出国留学工作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
  第一,回顾总结30年来出国留学实践,归纳形成了四条基本经验。2008年12月,我们召开了纪念改革开放与扩大派遣留学生工作30周年工作座谈会,总结30年出国留学工作,并就以下达成了共识: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是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2.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出国留学不断向前推进的强大动力。3.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发挥出国留学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出国留学工作的重要落脚点。4.努力营造既有利于出国留学,又有利于留学回国的良好环境,是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二,出国留学规模创历史新高,留学市场进一步规范。2008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在出国留学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内401家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引导与监督,促进了留学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繁荣。
  第三,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留学人员爱国热情高涨。截至2008年底,我国以留学身份出国仍然在外的人员近100余万。在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神舟七号科学飞行任务、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关键时刻,这些海外留学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自发抵抗藏独分子的破坏,保护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踊跃为国内灾区捐款捐物,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此外,留学人员通过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政府搭台项目牵引,留学人员回国热情持续升温。200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6.93万人,同比增长55.95%。自改革开放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已近39万人,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在教育、科技、经济、国防、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留学人员高涨的回国意愿和国内用人单位的“求贤若渴”,2008年,教育部积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打造高效的双向交流平台,与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2008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创业周”、北京“科博会”等活动,打造直接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科技项目、人才、资金和信息的对接平台。
  另外,为鼓励留学人员投身科研活动,教育部还设立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2008年这个项目共资助1863人。
  第五,推行“春晖计划”,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提供“软着陆”。“春晖计划”项目通过鼓励支持优秀留学人员,通过短期回国开展科研合作、信息交流以及利用学术休假回国进行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支持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为出国留学人员长期回国工作提供“软着陆”。2008年,“春晖计划”共资助了176人次15个团组。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08年来华留学工作的情况。
  2008年,教育部在中央统一的部署下,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来华留学工作,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
  第一,2008年度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韩国、美国、日本位列前三甲。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比2007年增长了14.32%。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工作加大了投入幅度,中国政府奖学金发放规模及受益范围明显扩大。2008年,中国政府奖学金总人数达到了13,516名,同比增长33.15%。自费留学人员达到了209,983人,同比增长13.29%。
  第二,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来华留学教育层次进一步提高。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17.29%,这个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
  第三,中国政府奖学金标准提高,来华留学环境优化。2008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生活费较大幅度提高。各地省级人民政府及高等学校也纷纷设立了来华留学奖学金或助学金。同时,各高校还积极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的各项软硬件设施,比如改善留学生的教学和住宿条件,开设英语或其他外语的授课专业,加强留学生管理干部及授课教师的培训等等,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使来华留学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第四,不断更新管理的观念,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机制。参照世界各国国际学生管理的通行做法,教育部积极推行来华留学生的“趋同”管理,将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纳入高校学生的整体管理之中。例如从2008年3月起,对外国留学生实行新生学籍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建立外国留学生学历生完整的信息库,使留学生的学籍学历管理更加规范。此外,在抵御南方风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地震和召开“两奥会”期间,教育部也下大力气确保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并进一步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学子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来华留学生们在中国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中国历史文化及时代风貌,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华留学生和留华毕业生们纷纷踊跃捐款捐物,以各种方式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也随处可见各国留学生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2009年,我们将继续加大促进中央财政的投入,扩大政府奖学金规模,深化政府奖学金的招生工作改革,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的环境,提高质量,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家咨询机制,积极地做好来华留学生对外宣传工作及留华毕业生的工作。
  我们相信,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对外开放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谢谢大家。
  续梅:谢谢张司长。大家常说,数字是枯燥的,但确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尤其是这些数字和人具体联系在一起以后,我们觉得这些数字也变得生动起来了。刚才张司长介绍了一连串的数字,比如说2008年有将近18万留学生走出国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达到了将近7万人,同时有22万多的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分布在我们国家将近600个教育机构当中,等等,这些数字都说明了,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我们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面我们请刘京辉秘书长为大家介绍2008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相关情况。
  刘京辉:首先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多年来对国家公派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6月,是教育部直属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机构。我们的工作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公派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委员会是一个咨询审议机构,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15家委员单位法人组成,秘书处是日常的办公机构。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任是由教育部副部长兼任,现任主任是章新胜副部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始终坚持“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24字方针,改变过去行政指令和名额计划分配模式,建立公开竞争和依法管理机制。比如2009年,截至目前,共有约14,000万人在网上报名,这个报名是有100个项目,还有一些专项是采用其他的办法进行报名的。
  对这些网上报名的申请者,将采取资格审查、专家推荐评审、专家队伍评审等评审方式,保证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我们设立了评审专家库,由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2009年3月共有4,940位专家,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博士导师4,225人,占总人数的88%。另有两院院士51人。
  第二,坚持创新机制,形成资源,突出重点,跨越发展的原则。在创新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选派办法,如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选派中做到了当年选派、当年派出,与国外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采用相对固定的选派单位,有计划地重点支持专门人才培养项目。在资源方面,近几年来,我们采取联合资助、补足差额、外方提供全额资助、减免学费等方式,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留学经费的来源,对留学人员的资助方式也从单一的全额资助,改为全额资助与差额资助和提供国际旅费相结合的多种资助模式。
  第三,着眼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如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立了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特别项目。
  第四,规模大、层次高,渠道多,效率显著。目前,年录取规模由1996年的2,044人增至2008年12,957人,公派生可以落实到人,年录取人数增长了5.3倍。1996年至2008年共派出48,605人,应回国37,494人,实际回国36,614人,回归率平均为97.65%。2008年回归率为98.34%。近几年,留学基金委不断开拓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和派出渠道,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60多个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有我们的派出渠道。现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185个,主要由五大类项目组成: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国家公派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项目、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国家公派专项出国留学项目,选派类别有:高级留学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外方博士学位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外方硕士学位研究生,本科生,还有少量的高中生和大学毕业后的实习生。目前,以选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为主。
  2008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的实施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力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共录取各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957人,其中攻读外方博士学位研究生2,496人,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3,459人,高级研究学者139人,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等共6,863人。目前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以下几个:
  第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正如在座的许多记者都知道的,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设立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2007年至2011年,计划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留学,其中博士研究生2,500人,联合培养博士生2,500人。国家留学基金委在过去的一年中,严格按照“选派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和专业,师从一流导师”的“三个一流”的标准和“面向学校需要,依靠学校工作,服务学校发展”的宗旨开展工作。2008年采取国外高校或导师、国内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三级审核方式,共录取4,892人,其中攻读外方博士学位研究生2,139人,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2,753人,被录取留学人员的留学专业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基础研究课题的超过80%以上,被录取人员大多前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都顺序排在前几位。在接受派遣人员的国外导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美英法澳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些导师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资深研究人员,基本达到了三个一流的目标。
  第二,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为奖励优秀的在外自费留学人员在学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体现国家对自费留学生的关怀,2003年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目前每年资助300人,一次性奖金5000美元。在自费留学生较集中的30余个国家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共有1,400余人获奖。2008年共有305人获奖。
  第三,为国家重点行业和特殊人才需求服务项目。多年来,国家公派留学,为外交部、中联部、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等部门和行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2008年,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又设立合作开展航空工程技术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3月,与国家地震局合作开展地震科技骨干人才培养项目。
  第四,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暨东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根据上述地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自2003年,两个项目分别录取各类留学人员近3,000人和2,000余人。2008年又分别录取了728人和248人。
  第五,结合实际工作,为抗震救灾做贡献。去年四川地震后,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工作,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提出资助四川地震灾区150名本科在读生赴美国留学一年。
  根据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有关指示精神,留学基金委也一直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在前后20天左右内,迅速启动并高质量圆满完成了人员的选拔、录取和派出等各项工作。目前,生源地为四川重灾区县的150名学生已于2008年8月顺利抵达美国,并开始为期一学年的学习。今年5月,这批学生将回国。留学基金委将继续与纽约州立大学开展不同形式的项目合作。另外,考虑到地震受灾省份的实际困难,经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免除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2008年西部项目与我们的配套经费。
  第六,青年骨干教师推选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实施以来,留学基金委创新选拔机制,通过配套资助和国际旅费资助等方式,与北大、清华等一百多所院校合作实施该项目,选取选拔评审工作,由签约院校负责,留学基金委进行审核录取的选拔模式。在保证人选质量的前提下,给予高校一定的选拔自主权,使得高校能充分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截止到2008年底,共录取12,928名留学人员,其中2008年录取1,525人。
  第七,中外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为了不断完善项目选拔办法,支持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培养专用人才,我们利用中外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培养费通用语种人才的国家已经达到76个,北大、北外、上外的部分语种在校本科生基本可以做到成班派往国外学习一学年。
  第八,古巴政府奖学金项目。为落实中国与古巴两国领导人会谈精神,从2006年起,古巴政府每年向我们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国际旅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从西部省份及河南省选派高中毕业生到古巴学习,目前已选派2,200人,主要学习西班牙语、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其中400人已学成回国。该项目从2009年起纳入高考招生提前录取。
  第九,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派出渠道,为国内外高校和机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目前留学基金委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60多个国家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200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又分别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大学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另外,2008年10月,我们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研究生奖学金会议,共有来自44所“985工程”建设院校和15所美国高校,包括哈佛、耶鲁等代表与会。2008年12月,为中外高校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与人才交流渠道。我们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南京合作召开了2008年国际大学校长研讨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30多个世界知名高校,以及国内高校代表共200多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前面项目的执行奠定了基础。
  谢谢大家。
  续梅:刘秘书长向记者们发布了2008年我们公派留学人员的相关数据,比如说我国公派五大类185个出国留学项目,2008年公派留学人员将近13,000人,回国率是98.34%,等等。同时通过刘秘书长的介绍,也让我们知道国家不但承担公派留学人员的相关费用,而且对于自费的留学生也设立了奖学金,还通过和国外教学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搭建更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这都是留学生们关心的话题。下面欢迎各位记者围绕今天的主题,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司长,刚才您的介绍中提到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已经达到了将近18万,我的问题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不是导致这个数字上升的重要因素?2009年出国的人数会不会增加?第二个问题,对于选择这个时机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您个人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张秀琴:谢谢你的提问。根据我们历年的统计和分析,出国留学人员从2004年开始就基本上一直是增长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我估计还会继续。2008年只不过是稍微比平时的增长速度略微高了一点点。分析这个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快速提高,老百姓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一些了,有能力支付更多的经费用于自己子女的海外教育。二是这几年以来,国家一直执行非常健康稳定的出国留学政策,也引导了出国留学的大潮。三是现在我国对外交往很多,特别是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健康发展,与国外大学间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这也有利于我们出国留学人员的增长。四是国民教育的选择也更加趋于多元化,大家可以选择在国内读书,也可以到国外读书。当然,金融危机是去年开始显现出来,目前金融形势还处于低迷状态,欧美社会短期的经济前景还不十分清晰。有些国家的汇率跟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变化起伏很大,于是社会上就有一种说法,现在出国留学可能更划算、更经济,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要错过,特别是前几天在第十四届国际教育展的时候,大家看到,参展的人数比往年都要高,大家都有这种心理。但是,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现在做这个结论还有点为时过早,也过于简单化了,因为出国留学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再加上物价的波动、国内国外就业的严峻形势,所以不能仅仅看到短期经济的现象就对目前出国留学的成本、风险高低做出一个判断。所以我建议出国留学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学费、个人支付能力,还有国外奖学金提供的机会多不多,另外在外期间的实习、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及将来就业的前景,这些都应该作为留学考虑的因素之一,要结合个人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冷静的选择。要避免误区,比如说大家觉得,只要肯花钱,到国外就能拿到一个文凭。其实在国外好大学里读书,也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还有一种误区,觉得只要出国就能学到真本事,回来肯定能找到好工作。我看如果不努力的话,也不一定做得到。再有,有人觉得我拿一个洋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含金量很高。其实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智,他不完全看你拿到的文凭,更多是看你实际的工作能力。这些误区都应该提醒各位有意愿要出国留学的人慎加考虑。
  当然,教育部作为出国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将对出国留学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密切地跟踪,也要加强对留学市场的理性的引导,维护出国留学人员的切身利益,促进出国留学健康稳步发展。当然,在这里我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也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做一些研究和报道。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刚才张司长介绍,以留学身份出国仍然在国外的人员有近100万人,从78年到现在,回国人数有39万人,在国外的是大多数,在经济危机之下,好象有一种说法是“海外人才回流”,我们现在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吸引他们回国?第二个问题请问刘秘书长,您刚才介绍,今年3月与国家地震局合作开展了地震科技举办人才的培养项目,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谢谢。
  张秀琴:您的问题是金融危机对在海外留学人员的影响,特别是吸引他们回国的具体措施。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对在外留学人员,不光是在外,还有回国,都有一些影响。如果讲到对于他们回国有什么优惠,我想应该从他们现在择业的心态的变化讲起。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留学国家普通出现了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在外留学人员就业困难要比以前困难大得多。但是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对留学人员还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别是最近,广大留学人员对国内的新的经济调控的手段也很关注,扩大内需,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国外留学人员纷纷表示愿意回国寻找发展机会,特别是金融界,还有高科技专业的人员,就业的心态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也能够为很多在海外学习并愿意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提供契机。
  谈到优惠政策,我们的政策是一贯的,因为出国留学政策里的这几句话,“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其核心一直坚持的就是鼓励回国。目前国内有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改革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为留学人员回国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为其引导和提示了新的发展方向。2008年中央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举措,另外一些地方和行政部门也都制定了本部门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说就业的岗位、户籍,还有引进的条件、工作的启动基金,以及子女就学等等。也就是说,现在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或者就业面临着大好的机会。同时,教育部也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举措,研究制定高等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领域和优先秩序,并持续为留学人员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同时,我们还搭建了一些平台,完善了原有的平台,比如刚才我介绍的广州的留学人员科技周、大连的创业周等等,都是为留学人员提供一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回国就业。
  刘京辉:大家都知道,去年四川大地震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的措施。同时也我们国家在防震救灾方面的人才还是急缺,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震多发国家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说日本。基于这些考虑,国家地震局提出,希望我们用国家的基金培养防震救灾方面的人才。经过双方的几次磋商,我们达成一致,今年开始,尽管基金委录取选拔的时间比较紧,但是为了国家的急需,我们从今年开始,为国家地震局每年培养20名防震救灾方面的专业人才,到世界先进国家去学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三个问题。第一,去年中国吸引来华留学生首次突破20万,请问这在国际上是什么样的规模?第二,关于中国和外国学位互认的情况,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请问下一步我们有计划把范围进一步推广吗?第三,刚才张司长讲到,现在中国政府提高了奖学金资助标准和水平,下一步有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给留学生提供资助和帮助措施?谢谢。
  张秀琴:谢谢您提的三个问题,既涉及到了来华,也涉及到了出国。我首先讲一下来华留学。在全球来讲,我们现在不算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大国,但是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现在是本地区外国留学生流动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比如日本现在是10万人,我们超过了20万。当然,这是跟每个国家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宗旨不一样,根据世贸协议的教育服务贸易来看,各国都在开展国际学生的教育,但是目的不一样,比如说有些国家是竭尽全力把留学生的教育作为经济收入来做,还有一些国家不是为了收入,是为了招揽人才,像美国吸引很多高层次的留学生到他的大学学习。还有像我们中国这一类国家,既不想拿它来赚钱,但是又没有强大到用它来吸引人才,我们就是培养一些了解中国、对华友好的人,这在1950年就起步了,但是“文革”前规模很小,主要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期间又中断了。真正是从1978年之后,当年在华留学生是一千零几个人,三十年后,我们达到了20万人,跟别人比不行,但是纵向比,还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而且相信将来会大有作为,会有更多人来华留学。
  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签署互认学历学位的协议,其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双向留学生的交往,也方便双向留学生在取得对方国家学历学位回本国就业,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大力推动下去。
  第三个问题,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这几年是很快的,今年增长了超过了30%,明年、后年还将是这个速度。我们计划到2010年,在华的来华留学生当中,应该有2万人是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
  南方都市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我在材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表述,给我们的新闻稿的第三段提到,据统计77.7%的部属高等学校的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留学经历。我想问,是不是留学经历将会成为今后高校院长、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遴选或者评选的标准?如果是的话,这个标准占的比重有多大?第二,我看材料中给出几个数字,一是公派出国留学到期回归率达到98%以上,但是我们国家出国总人数是139.15万人,到现在有100.24万人还没有回来,我就算了一下,回国的比率大概是28%左右,所以我想问,自费留学到期回归率的数字有多少?另外在这100.24万人中有多少人是自费出国,学成之后没有回来的?怎么样可以更多地吸引这些人回来?谢谢。
  张秀琴:关于选拔领导和评院士,出国留学算不算评选的条件,在任何的选拔条件简章和遴选干部里,绝对看不到这一条,因为这不是一个标准。但是由于这些人在海外进修、学习,接触的事情更广,视野更广泛,很可能这是他胜出的一个条件,但是这绝对不是必须的一个条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您问了自费留学的回归率。在100.24万人的在外留学人员中,有73.54万人还在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自费留学没有一个法定的到期不到期,完全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比如我读了本科,想再读硕士、博士,这跟公派不一样,公派有年限要求,到年限要回来,所以自费生没有统计。
  科技日报记者:我国公派留学好像有一个约定,就是学成之后必须得回国的。刚才我看到的数据,有880个人没有按照规定回来,请司长讲一讲,这880人没有按照约定回来是什么原因?我们是劝他们回来还是让他们继续这样下去?
  刘京辉:刚才我讲到了,从96年基金委成立到2008年,平均回归率是97%多,2008年是98%多,确实是有一些没有回国或者没有按期回国,有以下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在外面找到工作,有的想继续深造,比如说他到第三国去读博士后,或者继续进修了,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违约了。24字方针里,这种情况要给予赔偿,所有公派留学生出国前都要与留学基金委签定协议,同时也要交付保证金。如果他没有按期回国,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要有违约赔偿,都要履行他自己承诺和签约的责任和义务。
  续梅:我还想替网友们问一个问题,发布会的消息昨天挂到网站上以后,不少网友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问题问到,现在外国人也可以申请奖学金到中国学习,外国人到底可以申请到哪些奖学金?资助标准是多少?
  刘京辉:我们有以下几种奖学金类型。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其中又包括两类,一类是中国政府国别奖学金,另一类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国别奖学金主要是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签署的互换教育合作协议、互换奖学金为名。第二类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这是最新的一个项目,2008年开始执行的,也就是说,其中有高校研究生项目自主招生项目和九个边境省、自治区自主招生的学历生的项目。二是地方政府奖学金项目,比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云南等省市自己设立了奖学金,外国的学生、学者也可以申请地方政府奖学金。三是高校奖学金,也就是各有关高校自己根据情况设立的奖学金。四是企业奖学金,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石油公司、路桥公司等国内著名大企业,他们为培养亲企业和对华友好人士设立的企业奖学金。五是外国政府奖学金,比如越南、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沙特、坦桑尼亚等国家都设立了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资助本国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也委托我们国家留学基金委实施和负责管理这些奖学金。
  关于奖励资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投入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享受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可享受免交注册费、学费、实验费、实习费等,学校免费提供校内住宿,享受门诊医疗服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等待遇。除此以外,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为本科生1400元,硕士生1700元,博士生2000元。谢谢。
  续梅: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大家还记得,1978年的时候,小平同志关于派遣留学生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翻开了我国出国留学工作的新的篇章。如今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中国教育同国际教育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我们看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教育对外开放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也感谢参加记者发布会的各位朋友们。下次再见。

关于我们|卓越动态|基金会公告|联系我们